修文县上硐村:村干部“客串”网络主播 助农销售猕猴桃
“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直播间,这里是修文猕猴桃发源地——谷堡镇上硐村,我们今天的猕猴桃买15枚送15枚,到手30枚......” 金秋十月,正值修文猕猴桃上市,为助力“黔货出山”,修文县不少村(社区)党员干部想方设法拓展市场渠道,带动果农增收致富。在修文县谷堡镇上硐村,村支两委干部临时“客串”网络主播,利用手机这一“新农具”,帮助果农销售猕猴桃。 修文县谷堡镇上硐村村委会委员杨燕每天忙碌在猕猴桃打包车间,与其他“两委”干部轮流“客串”网络主播,全程直播猕猴桃选果、装果、打包的现场,同时参与接单、打单、发货。看着应接不暇的销售订单,她累并快乐着。 “我们每天从早上九点开播,一直到下午六点。六点以后,我们就清点货,六点之前下的单,当天要全部发走。我们现在每天收到的订单大概在500单左右,最高的时候达到1200单。”杨燕说。 上硐村是修文猕猴桃发源地,作为村的支柱产业,猕猴桃种植面积上万亩,已挂果8000亩。其中有2000亩通过实施提质增效项目,进行环剥、剪枝塑形等技术改良,亩产在3000斤以上。但由于地处偏僻,猕猴桃销售难长期以来成了当地果农的“心上病”。 “经过30多年发展,全村猕猴桃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,家家户户都种得有猕猴桃,猕猴桃销售是果农们长期面临的实际困难,也是我们重点关注的民生问题。”谷堡镇上硐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罗海霞说。 为打通“肠梗阻”,去年,上硐村村支两委采取“村集体+村民(村干部)”的“1+1”模式,牵头成立“修文猕源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”。同时,组织干部、村民参加修文县电子商务培训,随即开通电商平台,帮助村民销售猕猴桃,村民与村集体收入因此实现“双丰收”。 “之前,我们注册公司以后,村集体资金不足1000元。去年收购果农的猕猴桃进行销售,半年的时间,公司盈利的纯收入就达到10万元。盈利之后,我们就拿出其中2.8万元,给村民补贴去年的合医,用我们村集体经济的收益,来反哺基层社会治理。”罗海霞说。 尝到“甜头”,上硐村准备老虎吃牛——大干一场。以前,猕猴桃成熟,大家都争着抢市场,光靠果商季节性低价收购,村民的猕猴桃卖不出好价钱,丰产却不见丰收;今年,村支两委向上争取资金,建成冷库1座,可储存猕猴桃32万斤,通过电商平台延后销售,解决了猕猴桃保鲜错季销售的难题。 “我们从县委组织部申请到70万元项目资金,加上帮扶单位支持的30万元,建成了这个冷库。目前已收购猕猴桃近20万斤,现在还在陆陆续续收购。”罗海霞说。 同时,村支两委干部轮流上阵,干起了直播带货这样的“新农活”,上硐村猕猴桃供不应求,目前销售价每斤比往年提升0.5元左右。依托猕猴桃,村集体收入有望比去年“更上一层楼”。 “目前,我们选果完全依靠人工,效率低下,而且很不精准。下一步,我们将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鼎力支持,希望能配齐分选线,完善猕猴桃产销链,提升电商业务,更好地服务群众,壮大村集体经济。”罗海霞说。
来源:爽爽贵阳 心学修文